很多人认为,今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,有的岗位明明只招一两个人,却经常有几百甚至几千人投简历,相当多的简历都石沉大海,有的学生投了上百份简历才找到工作。
一位HR认为,大环境是一方面,现在很多岗位以前本科生就可以,现在却只招硕士生,另一方面,学生的素质也堪忧。
HR说,他们要招站点运营,招聘要求对岗位写得很清楚,需要英文沟通能力。他们给出的薪资情况为:月薪2到3万,13薪,五险一金,再加年终奖。
怎么样才叫有英文沟通能力呢?不同的应聘者可能有自己的理解,有人会觉得首先英语水平一定要比较高,要熟记很多单词,精通语法,还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,而有人可能觉得能听懂别人讲英语,能日常交流就可以,等等。
这位HR为什么说学生素质堪忧呢?他面试了一个“双一流”本科生,先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,结果对学生说得磕磕绊绊,他就让学生写下来,主要表明一下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个岗位。看了学生现场写的英文,他很惊讶,说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今年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写的。
这个学生到底写了什么?用机器翻译过来大概就是:因为我的第一份工作很不错,还有我的大学科目是电力贸易的,我想,这份工作可以提高我的适应能力,我可以为我的下一份工作学到很多;我喜欢这份工作,最重要的是如果我足够优秀,我可以得到很多钱。
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,水平太差了,这学生专业应该是电子商务方面的,电子商务应该用“E-commerce”,这个单词应该算是现代社会非常非常普遍的一个词汇了,双一流学生竟然不会用,还有第一句的“Amazing”也不知道是怎么跑出来的。
一位网友说:这中式英语连我这个英语渣渣都看懂了。
还有人把这学生写的修改了一下,翻译成中文就是:我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亚马逊,我在大学主修电子商务;我认为这份工作会让我更有激情和创造力,我喜欢这份工作;更重要的是,如果我努力工作,我会赚更多的钱。
这样一对比,就知道学生写的那段话有多离谱了。
不过,这个学生如果不是英专生,表现成这样也可以理解,因为很多非英专大学毕业生的正常水平可能真的就这样,哪怕是“双一流”大学的。
这个学生的问题不只表现在英语水平上,可能还表现自我认知和在态度上。
他明明知道要应聘的这个岗位需要用到英语,他英语不怎么样,但他可能认为自己可以正常沟通;水平差,多准备准备也好,结果他却连临阵磨枪都不愿意,一点准备工作都不做,要知道用心准备面试是每一位招聘者应该做到的,他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,怎么让人家录用他呢。
HR还说,招聘时经常遇到类似情况,有一次让一个应届生用英语自我介绍一下,对方说没准备,他又说“我给你五分钟时间,你准备下吧”,结果人家说“那还是算了吧”。
当然这样的情况应该不多,很多学生都很努力,大学几年付出了很多,也收获了很多。
都说现在大环境不好,高学历找工作也不容易。但不管怎么说,我们也不能改变环境,能改变的只有自己。打铁还需自身硬,学到知识和技能才是硬道理。
再就是无论是学习,还是求职,我们都要表现出最好的状态。学习就踏踏实实,不装样子,不糊弄自己;求职要慎重一点,多多准备,对自己负责。
大家怎么看?
(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,谢谢。)